共讀

最受用的一本書「說來聽聽」,與孩子共讀的引導方針

最後更新時間: 2023-08-28

DAY 9

這本書是來自某個頻道或其他本作者所推薦的,由於書名才4個字,直覺就是這本肯定不是現代的作品,不過這是本推薦書,不疑有他的立刻上圖書館系統借閱,期待本書的內容,可以提供更多的共讀方式與想法。

圖書介紹

書名:說來聽聽 兒童、閱讀與討論

作者:艾登 錢伯斯

翻譯:蔡宜容

出版社:小魯文化

為什麼想推薦這本書?

我發現自己看過的書,過了一陣子之後就會忘記,何況是孩子,可能還有讀沒有懂。

同時也想知道他們看書時在想什麼,這本提供很多問問題的方法,激發他們思考與表達。

共讀的引導方針

給孩子一個精心陳列大量讀物的環境

作者認為所有的讀物都要經過挑選、適齡適性,固定為他們說故事,和他們彼此閒聊,這樣環境下學習的孩子們,比較容易進入「狀況」。

我倒是認為不一定要每一本都是經過大人挑選,才是適合的,依據孩子的個性與進度,尊重他們的選擇,只需要注意遠離色情暴力的情節,留意他們選擇的類別即可。

我們家客廳角落放了一個高書櫃,上半段是大人的書,下半段是小孩的書,無論是買的或借來的,每一格都塞滿滿,書櫃旁邊釘了展示橫架,大概可以放兩本書,用意是將書的封面展示對外,因此過一段時間我就會更換書籍,引起他們的注意。

大人有時從書櫃拿書讀,久了以後,小孩無聊也會拿書出來翻翻看看,不會刻意催他們去拿書來看,反而製造一個多書環境,引導也較為容易了。

三種分享

作者建議我們都要分享熱情、分享困惑、分享關聯性。「我們仰賴自己過往生活的記憶或曾經閱讀過作品的記憶,在交換讀書心得的閒聊中,話題往往集中在因為讀了某本書而喚起對過往的回憶,既然是閒聊,就隨興就好,天馬行空。」

這也是為什麼在近年閱讀時,可以比以往年輕時的閱讀更有感觸,邊閱讀邊思考,是否有觸動跟過去有關的環節,但無法回憶清楚的畫面,只知道當初那種感覺,原來是這個意思。

即便跟過去的回憶無關,我可以知道地球上的其他人有經歷這樣的過程,可以拿來跟家人和孩子聊聊,問他們的想法,沒有標準答案,盡情的發揮創意。

四種表述方式

「說給自己聽、說給別人聽、大家一起來發言、聊出新點子。」

是啊! 我認為這就是共讀的精髓,無論是大人小孩,自己看過的段落或章節,就先說給自己聽或說給別人聽,說完了,聽聽對方的反應,可以聽到一些沒想過的點子。

說給自己聽,其實我做的不夠多,可能是因為每天的時間太緊,又急著想把手邊的書一本接著一本看完,加上還要講給自己聽,多麼奇怪呀,但這就是練習的方式,我應該要多加試試才是。

說給別人聽的部分,我會說給孩子聽,孩子也可以說給我聽,一來一往的互動,趁他們還是個小孩子,願意說出奇妙又搞笑的想法,擷取他們的意見並記錄下來,我可以更加了解他們。

不要問「為什麼」,改說「說來聽聽」

「在說來聽聽的活動中,不會在教學中問「為什麼」,從孩子的反應和表情中可以看出,有種被質疑、挑釁、威脅的感覺。沒有人可以三言兩語把喜歡或不喜歡一本書的原因解釋清楚,也難怪孩子會以籠統的答案回答「它很刺激、它有趣、它很無聊、很乏味」。」

作者建議不要在看完書或一個段落之後,就先問「為什麼」,建議用「說來聽聽」來取代,讓對方覺得我很好奇、我想知道你的想法、想接著跟你討論和聊天,減少制式的問法,使雙方更加有參與感。

討論的過程中,加入詢問「你是怎麼知道的?」,讓話題再回來文本內容,找出答案,甚至是找出最初的原因,才能知道對方的理解程度。

讓問題懸而未決

「千萬不要想一次就「搞定」所有討論,留點問題下回再議無妨,讓一些問題懸而未決,讓孩子保有繼續挖寶的期待,讓他們想多聊這本書。」

閱讀過幾本與共讀相關的書籍和文章,將故事停在精采之處,是吸引孩子想持續讀下去的方法,經過我的測試,發現困難點在於: 應該要停在哪裡?

有的書很平淡少了起伏,有的書是精彩連連,我總是糾結在停止之處,後來發現我多慮了,停在隨意的情節上,他們都會問接下來呢? 並且加上一些問題,讓情節更豐富,原因是他們更了解了。

保留一些問題,留到下次討論,其實一本書可以聊好久。

結論

這本為2001年出版,非常久的時間,中間有改版幾次,雖然是20年前的文章,但看了內容覺得還是很適用於現在。和孩子聊書不要太急著希望他們說出我想要的答案,通常他們簡略的回答,也有可能是問話的情境和方式,引導不出更有意涵的想法,這肯定是需要時間累積出來的成果。

Related Post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